0311-67107111
開營課,楊總分享了一首英文歌“Dream It Possible”。中文名字是“我的夢”或者“夢想成真”。這兩個詞都是在表達一種已完成時態,不能翻譯出原意中的熱血。楊總的翻譯是“滿懷希望”。楊總提到“滿懷希望”應該生而為人一種活著的狀態,希望是一種力量,滿懷希望的力量才能找到自己,成就自己,讓生命綻放。第三期青訓營首次開啟了自薦模式,其中臧宏展、張賀源兩位95后學員是本期青訓營年齡最小的,楊總提到一句古話“三十而立”,人在三十歲之前都是在找尋自己,到30歲應該確立方向,確立個人戰略。在青訓營中全情投入,愛自己、做成自己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,蘊藏著巨大的能量。
為什么我們協同人“滿懷希望”,因為協同人有信仰,“將焦化水進行到底”的信仰。王總提到章鼓與協同為什么能走到一起?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,所以我們都是同志。同志之間的信任甚至是超越血緣親情的存在。章鼓在決定布局工業水的時候,提出了“讓環保成為生產力”的理念,讓環保工作真正創造。我們堅信專注必勝,這一方向不會變,“將焦化水進行到底”意味著焦化水處理成為生產中重要的一環,釋放力量,產生價值。
王總指出,組織的力量是巨大的,毛澤東曾經說過:“政治路線確定以后,最重要的就是干部隊伍建設”。如果這些干部不能和黨保持一致,堅定執行黨的路線方針,革命事業不可能成功。同樣喜歡看我黨波瀾壯闊革命史的還有楊總,楊總在創業低潮時會拿出紅軍長征的書來看,從中不斷找到力量。楊總說人一旦加入組織,能量就不一樣了,青訓營就是為焦化水事業打造組織,錘煉組織。青訓營學員應該更積極的融入組織。王總還給學員們分享了自己的《蟲氏新語》,提出 “三五二模型” “吃著火鍋唱著歌,有趣味生活”的理念。
青訓營學員,來自采購、技術、行政、工程等各種崗位,平時大家都忙于自己本職工作,從未從公司戰略角度制定過規劃。次總介紹三一規劃的內容就是三年戰略規劃與一年計劃,三年戰略規劃是基于公司使命和愿景基礎上,對三年內全局性發展進行戰略謀劃,形成明確的目標和策略。一年工作計劃是基于公司的三年規劃,將其目標進行分解,形成第一年的工作,并建立目標達成的具體舉措。中國古人有智慧,提出“道法術器”。道是價值觀。價值觀有不同的層次,價值觀決定行為方式。所謂“道不同不足為謀”,相反章鼓與協同的聯姻取決于同樣的信仰。法是實現價值觀的最根本的戰略、方法、指導方針。術原意指城市中的小路,戰術、技術、是具體的手段。器是工具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效率,把復雜問題簡單化。次總提到戰略就是做正確的事,戰術是正確地做事。三一規劃更多的是為做正確的事提供指導。青訓營第一課課程《三一規劃》就是讓學員們能夠“升維”提高認知與站位。
制定三一規劃的第一步是《市場洞察》。很多人認為人生無常,未來不可知,商業市場變化更是是波譎云詭,瞬息萬變,但世界還是有很多確定性的。楊總推薦過一本書叫做《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》,書中提供了怎樣讓不可見變為可見,讓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原則。首先是從確定性開始,第一種確定性的變化是周期性,比如季節更替,我們可以信心滿滿的預測六個月內,春天一定會來,又比如作物生長、動物遷徙、潮起潮落,政治和經濟也有周期,經濟時而繁榮,時而低迷,政治時而激進,時而保守。第二種確定性是線性變化,人的衰老,芯片的計算效率加快,全球化。這些都是硬趨勢,軟趨勢是可能會發生的,未來的變數。未來可不可見,在于我們看不看。我們看的越多,看到的才會越多。17 世紀以來,科學家發現,天體的運動呈現出規律性并且可以通過數學計算出來。后來這種理念愈來愈被接受?,F在的狀態既是前一狀態的結果又是后一狀態的原因,人們逐漸認可這樣的觀念。當然,我們沒有足夠的智力,了解世界上全部的作用力以及所有事物在當時的位置,但我們知道看的越多,才能看見的越多,積極塑造自己的未來愿景,我們的未來愿景決定了我們的行為,看向哪,就會去向哪!
經過兩天燒腦的三一規劃,潛龍隊、利刃隊、追夢隊、H20隊都收獲滿滿。更加認同協同的使命與戰略方向,提升了思維角度,豐富了認知,體會到與優秀同事合作溝通的魅力。當然這也是青訓營的意義所在。